方寸之上,刻画徽州传奇
2016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方寸之上,刻画徽州传奇
——徽匠竹雕名家蒋永青
▋周诚 文/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一把刻刀都是他自己打磨
对竹片进行修饰
雕刻创作中的蒋永青
来到竹林,蒋永青就会寻找适合雕刻的竹子
竹雕学徒向蒋永青请教雕刻画面
思考选择创作画面
蒋永青用时4年,潜心创作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雕,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自六朝始,明清时盛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汉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民间艺人们世代默默坚守下,这一传统技艺得以继承与发扬。蒋永青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近20年来,他苦练技艺,潜心带徒,传承经典,逐渐发展壮大竹雕产业。

一个人两个箱子闯市场

蒋永青1982年出生于徽州区杨村。1997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跟着表舅,竹刻名师郑尧锦学习徽州竹刻艺术。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两年满师后便独自发展并开始收徒。2000年,他创办了黄山市徽州区永青竹雕厂。通过努力打拼,厂子初具规模。但由于本地竹雕市场遇冷,工厂难以发展。为打开竹雕制品的销售之路,蒋永青毅然决定亲自南下北上,寻找商机。

“一个人,两个大箱子,我就这么出去了。”蒋永青回忆起当时,自己独自一人在陌生城市的古玩街头晃荡吆喝,那种苦涩的无助感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熟悉了市场后,蒋永青在当地的古玩街上摆起了地摊。由于他精湛的技艺,精巧的设计,他的作品成为古玩界的新宠,大受欢迎,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徽州竹雕的魅力。

为创作输钱不输心

雕刻技艺的日臻渐熟,蒋永青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创作上。2005年,北京申奥成功。他突发奇想,想雕刻一件值得珍藏的“大作”,来纪念这一值得骄傲的时刻。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与斟酌,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中形成——竹雕《清明上河图》。这个消息在竹雕界传开,质疑声不绝于耳。但蒋永青力排众议,认定要将自己的想法坚持下去。

创作很快开工,谁知在开工一年后,工程的资金链断了,工程不得不搁置。面对困难,蒋永青咬牙坚持着:“这么多路我都走过来了,我不能输,哪怕输了钱,也不能输了心!”他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创作中,还四处借钱,甚至卖了多年珍藏的精品。

不满足现有成就不断学习

2008年5月,这件长14.4米、高1.9米、重达1.5吨,由12008个竹片拼成的作品终于完工了,其历时近四年,投资总成本近40万。当巨幅竹雕《清明上河图》呈现在众人面前,引起业界一片哗然。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蒋永青将竹雕《清明上河图》无偿捐赠给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并被该馆永久性收藏。

2015年,蒋永青荣获全省十大“能工巧匠”称号。这位徽州竹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却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一心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与时俱进,更好地将民俗工艺传承下去,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他说:“我接下来想去进修,为更好的艺术创作增加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自己的手艺,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很难的,需要不断学习。”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