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名家翰墨 感受时代情怀
2017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品赏名家翰墨 感受时代情怀
迎新春安徽出版集团书画藏品暨《安徽画报》复刊展举行
▋记者 张亚琴 汪婷婷 实习生 钱梦月/文 黄洋洋/图
拉萨舞步 叶浅予
书法 沙孟海
书法 刘海粟
书法 林散之 
香远益清 萧龙士
逢喜又作华 孔小瑜
镜泊湖 徐子鹤  
书法 刘开渠
书法 赖少其
 

昨天上午,迎新春安徽出版集团书画藏品暨《安徽画报》复刊展在时代数码港二楼举行。本次展览由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安徽时代艺品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星报承办。展出的59幅书画作品,有很多是近代知名大家的笔墨,如叶浅予、 林散之、 刘海粟 、沙孟海、 李百忍 、孔仲起、 徐子鹤 、刘开渠、 赖少其等。            

现场嘉宾熠熠生辉

在现场,《安徽画报》的老前辈莅临展览:原安徽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冬生,原安徽画报社采编室主任、高级记者郑昌嶷,原安徽画报社编辑、高级记者吴丽霞,原安徽画报社美编兼摄影记者、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兼秘书长康诗纬,原安徽画报编辑部主任、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志勇,原安徽画报社社长助理、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乐卫星等。

安徽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杨国新,安徽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包云鸠等近百位嘉宾共同见证了迎新春安徽出版集团书画藏品暨《安徽画报》复刊展正式拉开帷幕。

在听闻很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在合肥展出的消息后,他们的后代也专程前来,一睹先辈的艺术情怀。

复刊的《安徽画报》反响巨大

展出的作品,有多幅创作背景是当年各位名家为庆贺《安徽画报》复刊十周年而作。

据悉,创刊于1958年、安徽省唯一一份以摄影图片为主、图美文精的大型综合新闻性期刊《安徽画报》,承载无数安徽人的美好回忆,日前已复刊并和广大读者见面,在省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今后,《安徽画报》将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特色立刊,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未来的《安徽画报》,不仅是一份杂志,还将以微信、微博、视频、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呈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画报阵地。

到场嘉宾致辞

《安徽画报》会是安徽出版集团最大的IP

王民(安徽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安徽画报》60年的历史,记载着几代人的辉煌和历史。翻开这份厚重的杂志,看得让人热血沸腾。从毛主席去合钢到当时万里支持和推广下的大包干,再到小平同志登黄山,记载着安徽省发展的历史,也承载着我们《安徽画报》人的心血。

我们再次把这本辉煌的杂志复刊,是经过深深的思考。当今,我们需要这样一本杂志浴火重生,需要一本能够宣传安徽、反映安徽改革开放、推动安徽经济大建设、推动安徽三个强省建设的刊物。《安徽画报》会是安徽出版集团最大的IP。

希望《安徽画报》复刊之后,能够发挥两大功能:第一,仍然是如实地记载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反映包括老百姓在推动安徽发展的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二,希望能够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科技、新手段,使《安徽画报》能够打造一个宣传安徽的平台,一个发挥文化推广作用的舞台。

感受到安徽美术界曾经灿若星辰的光芒

杨国新(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新年伊始,就听到最令人振奋的消息——《安徽画报》复刊。我和《安徽画报》有很深的渊源: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的第一幅美术作品就发表在画报上。从那以后,我就对它特别地关注。

今天展出的作品都非常精彩,让我们依然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感受到安徽美术界曾经灿若星辰的光芒,依然从作品里面感受到人文的精神和艺术的魅力。展出的画家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安徽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家,从而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安徽美术发展的历史和拥有的辉煌。

老画报人回忆

画报复刊定会带来满园春色

李冬生(原安徽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听到《安徽画报》复刊,我很激动,如旧梦重温。1958年,《安徽画报》创刊,其间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困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画报复刊犹如一只归来的燕子,这只归来的燕子一定是报春的燕子,定能带来满园春色!

《安徽画报》“浴火重生”,说明安徽出版集团的领导有眼力、有胆识,善于挖掘潜力、敢于推陈出新,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也说明,安徽出版集团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倡导公共文化,这种远见卓识值得钦佩。

现在是《安徽画报》复刊最好的时机,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一定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留下时代的印记和证明

康诗纬(原安徽画报社美编兼摄影记者、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兼秘书长)

这一次,画报的复刊体现了安徽出版集团领导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1973年复刊时,我被调到画报社当美编。1983年,为了纪念复刊十周年的时候,《安徽画报》和全国的许多画家联系征集,才有了后来的这批作品。

当时,《安徽画报》社与黄山管理局成立了黄山画店,与很多知名画家建立了联系,所以后来征集了许多作品,就是大家马上看到的展览作品。 《安徽画报》留下来这些作品,是因为我们不仅要留下时代的印记,还要留下时代的证明。

画家后代感言

父亲和《安徽画报》有很深的情缘

萧承震(安徽文史馆馆员、画家)

父亲萧龙士的一幅作品,今天也在展品之中。这是1984年,他95岁时所画的。父亲和《安徽画报》有很深的情缘。当年,他经常在画报上发表书画作品,还写过关于徽墨起源和发展的文章。

我至今印象很深,在父亲95岁时,画报还刊登了题为《与丹青同寿》的采访专版稿件。如今的复刊是件大喜事,因为它将一直是安徽文化对外的重要窗口。

每个人以刊登在《安徽画报》为荣

孔成(画家)

祖父孔小瑜和二伯父孔仲起的画,都在本次展览中。祖父在1983年住院期间,应邀为《安徽画报》复刊十周年而创作的作品,比较写意。

在当时,作为安徽比较权威的新闻媒体,每个人以刊登在《安徽画报》为荣。在本土艺术家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是本高大上的刊物。所以对于它的邀稿,艺术家们都会第一时间积极响应。

活动现场花絮

花絮一:昨日的画报复刊展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几位《安徽画报》的老前辈、老记者了。其中,《安徽画报》的老记者、编辑吴丽霞在来参展的路上,就已经抑制不住兴奋之情:“画报复刊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我这个年一定会过得很愉快!我感觉自己又有精神家园了。”

“当年的天柱山还没有名气,我们去采访,回来后在画报上发表了《一座被冷落的名山》,天柱山从此闻名。”郑昌嶷说。

花絮二: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向李冬生等老人索要签名,老人们欣然答应,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了新画报的首页。原《安徽画报》编辑部主任、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志勇还向几位老人“讨要”曾经在画报拍摄的底片,老人们笑称:“那个时候我们还用的胶卷呢,现在都是数码相机了!”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