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率纳入 政绩考核的导向意义
莫让“拦婚车小胖”式小恶逍遥法外
“提前上班算工伤” 是堂生动“履法课”
声音
下一篇4 2018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近视率纳入 政绩考核的导向意义

 

8月2日,教育部、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到2023年,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今日本报12版)

造成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在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中,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仍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等并未完全纳入进去。为此,学校往往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一方面大搞题海战术,布置大量作业,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时间,同时,学校体育课被边缘化,“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很难保障。此外,许多家长也向孩子施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和频率,假期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其二,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现在,已经很少有老师上课书写板书,大都直接使用电脑、投影仪等电子产品。儿童青少年的视觉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其用眼强度增大,眨眼频率降低,很容易造成视力减退。放学回到家中本该放松放松,但一些家长没有时间或是不愿陪伴孩子玩耍、游戏,索性用看电视、玩手机打发孩子,使孩子继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视力更是雪上加霜。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最突出亮点,就是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对相关部门、学校、卫生机构厘清职责,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将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成为实实在在的政绩,势必引起各地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像过去抓GDP一样抓近视防控,切实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改变教学管理方式,为学生参加户外锻炼提供有力保障。近视率纳入政绩考核,也能给社会和家庭传递信号,引导广大家长深刻反思,端正家教理念,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