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高中生适合看的文学类书籍
学霸不可复制,但经验可以
3上一篇 2019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学霸不可复制,但经验可以

□ 江亚萍/整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也同样适用于教育。为人父母,能给孩子们留一些财富固然是好的,但比较而言,让孩子知道如何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让孩子自己去挣一份前程,则更有意义!

都说学霸不可复制,但学霸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从如何记笔记、如何阅读这两个方面整理出一些学霸的做法,希望能帮到您的孩子。           

看学霸们如何记笔记

一份好的笔记,字迹清晰、条理分明、主次得当,是需要进行不断的浓缩和精简的,并且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是能带给童鞋们更深的印象和启发。那么究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又该如何用好课堂笔记?

学会构建整体框架

进入中学阶段,考试的考察范围广,且知识点多而分散,一味照着书本复习的方法是不明智的。因为考试侧重的是对知识系统把握能力的考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要刻意在脑中将知识整合,构建一个将分散知识点联系起来的框架。这样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内容,让它在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便于我们对知识点的梳理,一举多得。

笔记讲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笔记就是对书本内容的二次加工,条理清楚的笔记就是对书本的精炼。做笔记当然是基于对书本的理解,做笔记的过程让我们第二次复习了书本,而且边理解边记忆边书写的印象只会更深刻,加深脑中知识框架的构建。再者层次分明的笔记简化了我们第三轮复习的记忆量,有助于对知识的全盘把握,对复习的进展大有裨益。

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重难点

不同颜色对于人的眼睛是有不同刺激的。在做笔记时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将难点、非难点、易错点、常考点等等做一区分,在赶走审美疲劳的同时让我们一秒辨别重难点。而且成天盯着书本的铅字很容易疲劳,换种颜色也会出现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感觉,可以帮助记忆。但是也不要全篇都用五颜六色的笔进行标注,否则眼花缭乱只会适得其反。

不能完完全全抄书

抄书式的笔记只能在短时间内让你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印象,但是会大大弱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仅耽误看书进度,更让人无法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建议大家用自己的话来对知识进行概括,如果觉得自己概括不到位或者书上有大段比较好的原话,那就在自己概括的基础上,在旁边注明参考哪本书的哪一页。

听学霸们的阅读秘密

家里有读书娃的都知道,求学路上每晋升一级,升学和课业的负担就加重一分,课外阅读与课本争抢时间的拉锯战便越演越烈,“做题都来不及,哪有时间阅读?”网上一项高中阅读调查显示,高中生平均每天花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于30分钟的,占到了七八成。

尽管“没时间”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常态,但也有越来越多学霸正从“阅读”中脱颖而出。有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至5倍时,才会形成语文能力。而近年来的语文高考变革也在悄悄把阅读要求拉高,考试范围远超高中语文课本本身。

如何在繁重的课业中坚持阅读?备考与阅读,该怎样“周旋”?请听听学霸们的“阅读经”。

高三学生: 利用碎片化时间积累阅读量

6时10分起床,7时早读,开启一天的课程,直到晚上熄灯睡觉。新学期伊始,高三的徐菱明显感觉到了“高三的节奏”。每天的忙忙碌碌中,她不曾特别关注上周刚放进抽屉的这本厚厚的课外书《上帝掷骰子吗?》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按阅读速度来算,她每天的阅读时间接近1小时。

“我并没有特地留出哪个时间段来阅读,一有空就随手拿出来读读。碎片时间积累起来,就是个可观的量。”徐菱说道。比如,自习课做完一张卷子,她就会掏出一本课外书读15分钟;中午休息时间,她也会翻翻杂志,看二三十分钟;甚至睡觉前,她可能也会随手拿起本书,再看一会儿。在她看来,阅读并不是任务,也不是负担,而是像呼吸一样的本能,自然而轻松,成为繁忙课业最好的调节剂。

你听说过有人没时间呼吸吗?如果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那根本就不存在有没有时间的问题。不过这种自然而然,往往需要长期阅读养成习惯。

徐菱说,从她有记忆开始,父母就很支持她阅读,买书可以无条件买,看书都被认为是正经事,不管小说漫画,还是名著阅读。所以,基本上每天她都能保证至少两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日积月累,阅读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进入高三后,阅读时间确实不像之前那样充裕。不过,徐菱找到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她认为,漫无目的的“游猎式”阅读并不适合高三学生,无论从时间和方法上,都要体现出“目的性”。

徐菱展示了她的书单,里面的书被她分为杂书与名著两大类。“杂书有广度,可以扩展课内知识;名著有深度,可以培育学科素养。我认为高三在校学习时,读杂书胜于读名著。因为名著或卷帙浩繁,或理解困难,并不适宜每天短时多次的阅读方式。”

至于名著类的书,徐菱选择放在假期里,每天花三四个小时的整块时间来阅读。

高二学生:读出书本“最大量”

高二学生金培捷的课桌上摆着一堆先秦百家的书,垒起来厚厚一叠,这都是他最近左右开弓、同时在读的书。

“我喜欢把同一类型的书籍找出来一起读,比如读诸子百家,我会找出墨家、道家、儒家等各大家的代表作,在读书前先分析他们各不相同的主张,比较其优劣,再跟着这些分析线索,多本书对照着仔细精读。”金培捷说,很多人觉得在校学业太忙,抽不出整块时间来阅读,所以很难做到精读,但用这种对比阅读法,很快就能抓住关键问题,远比单独一本一本去精读来得有效率,而且更入脑入心。

读每一本书之前,金培捷会先去查询关于这本书的资料,然后设定一个阅读攻克点。比如,他在读《论法的精神》一书时,就给自己设定立法的根本准则是什么、好的法律应该满足哪些条件等问题,边读边找答案。

“一本书读一次,不可能把全书都吃透,那么,我们就以一个角度攻入,目的性明确了,读书时就会有深刻的东西沉淀下来,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出书籍的‘最大量’。”金培捷说。

将金培捷十多年阅读的传统文学书目列出一个清单,脉络非常清晰:二年级开始读历史,四五年级读完明清所有古典名著,再读唐宋著作和诗词,这样一路读下去,到了高中,他读的是先秦文学。

“这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明清小说更接近白话文,入手简单。”金培捷提出,阅读是有节奏的,先读哪个,后读哪个,都是需要谨慎考量,才能读出最大效率。“如果一开始我就从难懂的先秦文学入手,读起来会很吃力,但从明清通俗且更有意思的小说入手,再倒推着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很快就能掌握文言文的语感。”这样阅读下来,很多人觉得困难的文言文,恰成他的强项。

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除了把书读“厚”,更要把书读快。金培捷的阅读速度极快,三四百页的书,他一天就能看掉两本,换算成字数,大约一天看20万字。而这点在未来考学中也至关重要,这几年高考语文卷无论阅读字数还是题量都增加了不少,需要学生提升阅读速度。

北大新生: 阅读不间断 会思考是关键

“法律思维绝不只是像做高中政治题,所有的材料都能恰好对应上书本的知识点;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我们都能用法律思维找寻到不同的视角,而法律思维本身便包含在了法条之外我们对社会对经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日前,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阮圆圆的一席发言,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阮圆圆说,自己准备这篇演讲稿时一气呵成,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而这得益于她此前的阅读积累。“以前读过的法学类书籍给了我思路的铺垫。”小时候,她跟着父母一起看书;初中后,她开始找自己有兴趣的书来读。“在读书方面,我们家的态度就是放任自由。”这让阮圆圆受益良多,“爸妈从不干涉、指导我应该看什么书,全由我自己选择和体验。正因为如此,我的调研和鉴赏能力不受拘束地发展,很快就跨过了品味偏离的阶段,也让我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高中前,阮圆圆偏爱文学类书籍,各流派都有涉猎。步入高中后,她开始有意识看些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书,涉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高一时,我读了十几本英文原文书籍,做英语阅读时速度就非常快,高考难度的阅读,浏览一分钟左右就能做完。”她坦言,高二高三学业压力变大后,降低了看书频率。不过,她一直认为,中文阅读无论是否从应试角度看都不能间断。“只是为了满足考试而读书会有一定限制。为了效率最大化,我会选择同时能满足精神需求、思考需求和摘记需求的书。”即便在高考前几个月,阮圆圆的看书频率也能保持在两星期一本,其间还会阅读三四本《文学评论》《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

如今,阮圆圆依旧与书相依而行。她告诉记者,在北大军训期间,她带了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癌症楼》和学术名著系列《街角社会》两本书。未来,她希望能多读些法学家传记和人文社科类书籍,还打算尝试中英互译阅读。

据浙江在线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报支付稿酬)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