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生:举起了皖江民主旗帜
2021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吕惠生:举起了皖江民主旗帜

■ 记者 吴承江/文 金其恒 马启兵/图
吕惠生照片
吕惠生日记手稿
1995年,吕惠生的儿孙们在无为的纪念碑前留影
 

1945年11月13日夜,国民党士兵将两个“犯人”押到南京市江宁镇六郎桥畔的一个山脚,决定将他们处决。其中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神态从容,面对敌人的枪口,回答道 :“为革命而死,为真理而死,死而无憾 !”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和平民主万岁 !”的口号,壮烈牺牲。这个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就是安徽无为人吕惠生。    

A 少年励志,积极运动

吕惠生,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市十里乡的一个小山村。在父亲吕仲藩“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期许中,年少的吕惠生除了身心修养,帮助母亲料理家务,还喜好读书,《史记》中的《管晏传》《汉书·贾谊传》,唐书中的《刘晏传》等传主都是力主并坚持改革的人物,少年吕惠生熟读这些传记,知晓了兴业艰难、为人做事必须务实的道理。

1919年,“五四运动”的怒潮迅猛席卷全国,安徽各地的青年学生纷纷起来响应北京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当时,吕惠生和所在的安庆一农农林预科班同学们一起制作旗帜、书写标语、印刷传单,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他们在游行中高呼:“废除不平等的二十一条”“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深深震撼了围观市民的心。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吕惠生开始重新进行人生的定位与思考。

B 投身革命,思想转型

1922 年夏,吕惠生奔赴北京报考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3年3月,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在校期间,吕惠生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始接触“三民主义”,并迅速地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吕惠生经由共产党员黄人祥、卢光楼介绍,于1926年春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实际上此时他所在的国民党小组,可以说是一个共产党小组,但当时吕惠生对此却并不知晓。

1926年,吕惠生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同年底,他与胡竺冰等人秘密组织国民党无为县临时党部 ( 左派 ),任秘书。次年,参加了推翻无为反动县政府的斗争,建立了无为县临时行政委员会,任第一科(行政科)科长。临时行政委员会虽然代行县政府权力,但政治基础十分脆弱,组成成员中混有投机分子,他们表面上拥护临时行政委员会,但暗中仍与反动人士勾结。而此前不久,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遭到彻底破坏。掌握军警(民团)的临时行政委员会成员王绍宸发动武装叛乱,强行解散无为县临时行政委员会,并以叛乱罪逮捕县党部成员后,吕惠生等人分赴各地藏匿。在此期间,吕惠生秘密结识了无为县早期著名共产党人宋士英、邓逸渔、何际堂等。在与共产党人日益密切的交往中,吕惠生接触到了一种比“三民主义”更光明、更契合理想的新思想——共产主义理想。经过这些斗争,吕惠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他感到,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C “泥腿子”专员与“惠生堤”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不抵抗主义,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吕惠生对国民党失望至极,1936年,他毅然决然退出国民党。而此时,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民意,以大局为重,反对内战,坚持团结抗战的正义立场让吕惠生由衷钦佩,他深悟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开始从内心对共产党充满向往。“七七事变”后,吕惠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4月赴皖东新四军根据地,历任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文教科长、路东联中副校长、仪征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职。

“皖南事变”后,吕惠生调往皖江抗日根据地,历任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皖江行署主任。1942年,吕惠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职期间,吕惠生建立起抗日自卫队和基干民兵组织,成立了皖中民兵联防司令部。同时,大力兴办工厂,积极发展商业贸易,创办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使经济上做到自给有余,不但保证了新四军第七师的军需供应,而且向苏北新四军军部源源不断地提供数量可观的钱财物资。在农村,他认真执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努力改善民生。他经常轻装简从,戴一顶斗笠,穿一双草鞋,下乡宣传党的抗日民主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受群众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专员。

无为东乡的黄丝滩长江江堤,明末以来决口 96 次,严重威胁皖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根除这一水患,吕惠生亲自主持,于1943年7月开工建设黄丝滩长江大堤工程。施工期间,日伪军不断进行骚扰。新四军第七师官兵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经过半年时间努力,在广大民工和群众的大力协助下,黄丝滩水利工程胜利竣工。1944年5月6日,皖中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各界代表召开了隆重的黄丝滩新堤落成典礼。吕惠生骑马通过彩门给新堤剪彩。老百姓敲锣打鼓,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华中《大众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工程竣工的消息,称:通过这项工程,抗日民主政府在皖中人民心目中树立了更崇高的威望。为了表彰吕惠生的杰出贡献,中共皖江区委决定将黄丝滩长江大堤命名为“惠生堤”。而“惠生堤”还有个更加深层的寓意便是“惠及民生”。

D 忠贞为国,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根据党中央指示,皖江地区的党政军机构于重庆谈判后奉命北撤。1945年9月,吕惠生在北撤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辗转押解到国民党南京监狱。敌人使用各种手段进行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他在狱中赋诗一首 :“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11月,吕惠生被秘密杀害于南京。得知吕惠生牺牲的消息,新四军第七师政治委员曾希圣盛赞他“举起了皖江民主旗帜”,是“皖江人民的领袖”。

全国解放以后,中共皖北区委、皖北行政公署通过原南京地下党组织的同志,找到了吕惠生烈土的墓地。1950年10月,皖北行政公署指派一艘小货轮,将吕惠生烈士的遗骸移回家乡无为,无为县人民政府代表无为百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将烈士英灵安葬于无为绣溪烈土陵园,为今人瞻仰、追思。 ■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