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市民“菜篮子”,亟须政府调控兜底
共同富裕不是养懒汉 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能温暖世间万物的 永远是心底那一抹善良
疫情猛于虎,多方发力筑牢防控屏障
电话亭,不该是“城市最孤独的身影”
3上一篇 2021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话亭,不该是“城市最孤独的身影”

■ 郝冬梅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公用电话亭没落了。由于使用率低且缺少维护,这些电话亭已老化甚至损坏,成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大痛点。在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上,有关公用电话亭占道、破损、无法使用等问题的投诉时有发生。(10月25日《宁波日报》)

在宁波街头,至今保留着500多个电话亭。500多个电话亭为城市坚守原本是一件好事情。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电话亭是“爹不疼”“娘不爱”,成了“有爹有娘”却“无人搭理”的孩子。

电话亭曾经是城市里“最炫美的风景”。上了年纪的人,都是满满的幸福回忆。当你有事情的时候,当你想联系家人的时候,当你需要联系业务的时候,你都可以借助街头的电话亭来解决问题。电话亭,成为城市灯火里幸福的存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阔步,我们联系沟通拥有了更多的载体,在人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在上网变得十分简单的时代,电话亭的作用似乎也该说一声再见了。尽管我们还有点恋恋不舍,尽管我们还有点情怀寄托,但是电话亭确实已经完成了该有的历史使命。

但是,电话亭是不是就一定要“寿终正寝”呢?电话亭的拨打电话功能虽然不再了,却还可以让其“脱胎换骨”。曾经看过几篇报道,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在上海,他们将电话亭、报刊亭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保留,只不过不再是“打电话的地方”,而是开展便民服务的地方,里面添置了充电宝、电子书;在南京,一些电话亭变身成了便民网点,提供针头线脑之类的便民服务。

公用电话亭在建设时,赋予的是便民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拨打电话的功能不再了,但是其便民的功能需要延续。我们需要创新服务理念,变革服务措施,比如宁波的一些电话亭曾作为试点改造成为“智慧云亭”,这就是不错的思路。总之,电话亭不妨“起死回生”,让其换一种方式存活,让其继续为老百姓服务,比如可以变成“休息室”“母婴室”“阅读室”等等。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